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凌云县人民政府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凌云县政府办|0 文号: 时间:2013-01-18 07:56:03 点击: 次

在凌云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凌云县人民政府县长  方立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全面完成了县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谱写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新篇章。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8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增长32.6%;财政收入1.46亿元,增长20.11%;农民人均纯收入4165元,增长2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43元,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指标内。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
    ——新一轮扶贫开发扎实推进。一是重点突破出亮点。完成了沙里瑶族乡集镇风貌改造一期工程,建成了沙里村弄怀新屯,为全县扶贫开发树立了典型。二是激励机制显成效。在扶贫产业项目上推行“政府挂牌、两委竞标”工作机制,通过竞标实施8个产业项目,激发了村“两委”及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三是教育扶贫提素质。重点从短期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教育学历培训三个方面来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其中,产业扶贫培训295期3.088万人(次),职业学历培训516人,向区内外其他中职高职学校输送学生550名;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0期2410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4万人(次),创收3.2亿元。
    ——“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紧抓“221”产业工程不动摇,推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9.165亿元,同比增长30.9%;实现渔牧业总产值2.926亿元,增长8.78%。一是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增长12%。二是“221”产业发展成效明显。改造低产茶园1万亩,产干茶4159吨,增长16.8%,产值2.31亿元,增长49.1%。新种油茶3000亩,改造低产油茶1万亩,产值4800万元,增长30.33%。新种桑园8525亩,改造低产桑园1.2万亩,产值4722.6万元,增长30.86%。种植烤烟5903亩,产值1177.7万元,增长131.7%。建设林下养鸡集中区6个,培育年出栏万羽养殖户223户,出栏林下养鸡353.57万羽,超额完成年度任务5个百分点;同时,发展其他林下经济,新种十大功劳3000亩、竹子6000亩、铁皮石斛200亩。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建设人饮工程37处,家庭水柜12240立方米,解决了农村1.32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整治土地541公顷,新增耕地16公顷;除险加固病险水库6座,新建防洪堤10.91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7.96平方公里,改造农田水利灌溉渠道11.9公里,改善灌溉面积3500亩;建成通村水泥公路13条79.1公里、屯级公路32条65.3公里。四是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兑现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12亿元;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3%,收缴基金30.42万元,发放率为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69%,收缴养老保险金637.56万元;发放养老金19996人1319.88万元,发放率100%;发放90岁以上高龄补贴431人48.66万元。
    ——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14.8亿元,增长13.9%;工业增加值5.29亿元,增长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2.6亿元,增长36.22%,增加值4.503亿元,增长36.3%。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04亿元,增长23.9%;新增投资2.45亿元,占年度任务2亿元的123%。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02亿元,增长3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综合能源消费量7.6万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6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4%。
    ——城镇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6亿元,增长52%。城镇建成区7.2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一是规划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了县城五个片区旧城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沙里瑶族乡集镇风貌整治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50个村庄规划以及茶文化产业园等重大城建项目的规划工作。二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云台山公园、鸿顺中央公园等一批重大城建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天然气管道、四星级酒店及旧城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建成泗城、下甲、伶站、沙里4个乡镇垃圾中转站。三是市政管理有效提升。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广西区第八届市容市貌“南珠杯”竞赛特等奖。
    ——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紧紧围绕广西优秀旅游县创建目标,深入实施“引客入凌”工程,接待游客67.8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44亿元,增长100%。抓好科学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茶山金字塔、水源洞、乱岩珂等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开工建设了凌云茶文化产业园等重大旅游项目。珠江源大酒店、龙腾金豪宾馆2家星级酒店相继竣工使用,申报“中国长寿之乡”通过中国老年学协会专家评审。
    ——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4个,总投资20.11亿元,到位13.253亿元。实施单个投资1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01个,完成投资18.33亿元,增长21%。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生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实效。一是“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深入实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41%。二是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处理污水227万吨,新增削减化学需氧量31.3吨、氨氮1.84吨,完成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1.8327吨标准煤,下降3.4%。耗电、用水、用油均控制在规定指标内,公共机构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三是治理了泗水河上游及下甲、朝里、伶站河流沿线27个村庄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财税金融运行平稳。财政收入1.46亿元,增收2446万元,增长20.11%。其中,税收1.14亿元,增收1390万元,增长13.8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4亿元,增支3.36亿元,增长38.38%,预算执行率为93.01%。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投资审计全面加强,金融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和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获自治区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县;多渠道筹集资金6856.8万元,建设校舍项目66个,建筑面积5.21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二是科技事业实现新突破。成立了广西优异茶品种研究院、广西茶叶品种培育中心、百色有机茶研究工程中心,申报发明创造专利22项,科技普及率进一步提高,科技服务“三农”能力不断增强。三是人口和计生工作稳步推进。诚信计生有效推广,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县乡村屯四级计生网络和阵地建设不断完善,42个“幸福家园”项目全部竣工,计生执法规范有序,出生政策符合率为93.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4‰以内,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四是医药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新农合参合农民18.36万,参合率96.31%,基金使用率达92.15%、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75.4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医药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五是文化、体育、广播事业较好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凌云泗城壮族夜婚》、《凌云瑶族长号艺术》等列入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了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20周年纪念活动和2012年茶文化旅游节;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工程全面实施。六是民生得到更大保障和改善。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加快,建成128套934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80套廉租住房及140套公共租赁住房基本建成,1216户茅草(树皮)房、1800户农村危房改造、285户倒房重建全面完成;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失业人员再就业22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50多人,参加社会保障10.9万人,征缴社保基金6000万元;自治区、市、县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如期完成。
    ——政府行政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政府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清理行政许可,削减行政审批,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公开深入实施;“一服务两公开”不断向基层延伸,建成8个乡镇和55个行政村(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坚持依法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加强与县政协联系,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议案、建议、提案85件,办结率达100%;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千人评议”等活动,机关效能建设切实加强;“大接访”活动正常开展,群众信访案件得到妥善解决;“六五”普法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土地打非治违、违法建筑治理强力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凌云创建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国防建设得到加强,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
    监察、统计、商务、农机、物价、工商、食药监、质监、气象、史志、党校、档案、机要、保密、粮食、世行、供销等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老龄、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工作中还存在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产业结构有待调整优化,农民增收压力大;缺乏重大项目拉动,投资规模不大,项目推进有待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认真研究,积极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是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和各族人民,向驻我县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直、区直、市直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凌云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13年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根据县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2013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自治区、百色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主线,稳中求进,开拓创新,突破产业调整难点,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推进城镇化与旅游产业、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实现生态文明和谐美丽新凌云,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财政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8‰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指标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深入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新发展。把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作为最核心的任务来抓,力争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万以上。
    1.重点突破,统筹推进。进一步健全分工、考核、奖惩等扶贫开发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县扶贫指挥中心作用,以34个贫困村扶贫开发为突破口,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加强扶贫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努力实现贫困人口经济收入新突破。
    2.强化示范,推动产业发展。坚持产业示范带动,继续推行“政府挂牌、两委竞标”,全力推进产业化扶贫示范项目,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规模,建设基地,树立品牌,努力形成“一村一品”。
    3.加强扶贫项目建设。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重点实施交通、水利、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4.继续实施智力扶贫。整合培训资源,实施国家“雨露计划”、新型扶贫开发培训工程等,开设符合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培训专业,加大职业教育学历、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实施短期技能培训、产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4万人(次),新增输转富余劳动力3000人以上,不断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5.积极争取社会帮扶。加强与中直、区直帮扶单位的沟通联系,深化与广东省、玉林市对口扶贫的协作,强化与国内外扶贫慈善机构的交流合作,争取更多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帮扶凌云。
   (二)加强“三农”工作,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新突破。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9.81亿元。
    1.突破农业产业调整难点。一是提升传统产业效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传统产业质量和效益。提高茶叶品牌效应,新创建有机茶园5000亩,改造低产茶园1万亩;建设油茶良种、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改造低产油茶5000亩;新种桑园5000亩,改造低产桑园2万亩;种植烤烟8000亩。二是着力培育“大坝经济”。充分利用大坝平地资源,结合高效节水灌溉,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打造“万元田”,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新种辣椒3500亩、高产红薯6000亩、甜玉米5000亩。三是着力培育“山上经济”。种植金银花、铁皮石斛、扶芳藤、十大功劳等特色中草药,发展核桃、牛心李等林业经济,新种十大功劳5000亩、核桃3000亩、牛心李4000亩,改造低产八角5000亩,努力形成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四是着力提升“林下经济”。加快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建设林下养鸡集中区,着力选育繁育凌云乌鸡,打造“凌云乌鸡”品牌,延长养殖产业链。
    2.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建立产业发展担保基金,解决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等形式,把农民生产经营有效组织起来,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进茶叶产品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及质量检测,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三是抓好农业信息服务,积极推动农企、农超等产销衔接,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3.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直补政策,进一步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二是加大农村扶贫解困力度。深入落实小额扶贫贷款政策;建立和完善低收入农户就业援助机制,确保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调整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扩大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性补贴和农业产业化支出规模。
   (三)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大力提升工业经济,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6.5亿元以上,增长11.5%,工业增加值6亿元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增加值4.5亿元。
    1.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一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重点抓好天龙锰业矿热炉改扩建,实施广西凌云通鸿有限责任公司余热发电项目及伟利、浪伏、凌森等茶叶生产加工技改项目。搬迁建设凌云县金星巴岩香酒厂。二是着力培育和发展新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石材、中草药、农副产品加工;积极推进再生能源利用,加快生物科技产业发展。
    2.深入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继续扶持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力争培育2家规模以上企业,扶持培育55家微型企业。
    3.加大服务企业力度。进一步完善企业难题会办、挂钩服务、要素协调保障机制。抓好融资服务,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困难。指导企业优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四)推进城建旅游融合发展,努力实现第三产业发展新突破。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拓展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化与旅游产业、生态观光农业互动发展。
    1.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巩固“国家园林县城”成果,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加大城乡建设投入,力争年内城镇化率达35.5%。一是严格规划先行。重点抓好旦村与百花片区、城西玉玺山片区、镇洪蒙沙河西岸片区、下甲乡集镇等修建性详细规划,50个村庄建设规划,县城市政公用设施专项规划。二是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大城镇建设投入,提升城镇品位。重点抓好县城“一区两翼”建设(“一区”即中心城区,两翼”即城北、城南新区),在中心城区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泗水河沿岸步行街改造、龙渊河改造;在城北片区以休闲养生为重点,抓好水源洞景区、武周大酒店、纳灵河谷养生、茶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在城南镇洪片区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抓好体育馆、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三是加快中心集镇建设。继续完善沙里集镇功能,做好下甲乡撤乡建镇工作,重点加强沙里、下甲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发展。四是实施农民下山进城安居工程。推进无土安置移民扶贫与城镇化结合,规划下山进城农民住房建设用地,引进房地产开发向重点集镇延伸。五是加强城镇管理。规划建设建材、废旧收购等市场;完善城镇管理办法,加强城镇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综合管理,把“城乡清洁工程”向乡镇村屯、小区庭院延伸,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2.全力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县”。力争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荣获“广西优秀旅游县”。一是提升景区档次。进一步完善旅游单项规划;加强茶山金字塔、纳灵河谷等原有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开发浩坤湖、下甲汾州钓鱼台、下甲至县城十里画廊和骑行步道等。二是培育特色旅游小城镇、特色旅游乡村。重点打造沙里、下甲特色旅游集镇,下甲九洞、加尤央里等乡村特色旅游点。三是发展健身养生旅游业。围绕“中国长寿之乡”, 建设纳灵养生谷,加快发展健身养生等生活性服务业。四是加快开发凌云古城旅游。围绕“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目标,力争把凌云古城创建成国家A级景区。五是深入实施“引客入凌”工程。出台“引客入凌”奖励办法,发挥旅行社作用,进一步拓宽客源市场。加快开发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以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加强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突破。按照“天蓝、水碧、山青、城绿”建设要求,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化环境保护,更加积极保护生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试点县”,建设美丽凌云。
    1.加强环境保护。建设朝里、逻楼、加尤、玉洪四个乡镇垃圾中转站,逐步建立“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逐步建立完善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和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推进生态建设。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大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积极推进大石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农村生态能源等生态工程,推进重要通道、城镇和村屯绿化美化。森林覆盖率达到77.7%以上。争创自治区级生态示范乡镇1个、生态文明示范村8个。
    3.强化节能减排。抓好重点领域节能,支持天龙锰业等重点能耗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力争实现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1%。抓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商用、民用节能。加强工业集中区污水、废气、废渣处理设施建设,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禁止超标和无证排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发展资源深加工和再利用工业,提高资源利用率。
   (六)全力推进项目工作,努力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力争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亿元。
    1.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一是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围绕国家、自治区项目建设的重点投向,规划更多利于凌云发展的项目。二是做好重大项目的可研、设计、环评等工作,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自治区、市项目计划盘子。重点开展央里至茶山金字塔景区二级公路、县城城西环城公路及五指山隧道、甜玉米罐头加工厂等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加大征地力度,做好项目规划,通过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着力解决项目用地瓶颈问题。
    2.强力推进项目建设。2013年计划实施重大项目133个,概算总投资116亿元,计划完成投资32.5亿元。一是加快交通项目建设。全力配合做好乐百高速公路的协调服务工作;建设加尤经逻楼、沙里至巴马局桑三级公路;力争开工建设凤山至凌云、凌云至田林二级公路;开工建设通村水泥公路240公里。二是加快水利项目建设。紧抓国家水利部定点扶贫机遇,加快农村人饮安全、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逻楼至沙里至彩架的排涝工程、6座重点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蒙沙河及伶站瑶族乡政府驻地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三是加快能源项目建设。建立巨菌草种植基地,推进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加快建设城网、农网等电网项目。
    3.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特”字上下功夫,在“专”字上做文章,重点围绕旅游、城建、特色农业、生物质能源等领域,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招商,力争年内招商引资项目资金到位10亿元以上。
   (七)科学理财,努力实现财政运行质量新突破。把增收节支、开源节流作为财政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管理,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1.培植壮大财源。继续强化财源建设,挖掘发展潜力,培植壮大工业财源,稳步扩大农业财源,积极培育服务业新兴财源。加强收入征管,健全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完善税源动态监管办法,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达到1.68亿元。
    2.严格控制支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继续加大对民生方面的投入;加大财政支持“三农”力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支持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压缩会议费、招待费、“三公经费”;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禁超预算超财力办事。
    3.深化财政改革。继续抓好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执行,深入开展民生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加强资金监管,强化审计职能,抓好财政投资评审、项目结算审计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和使用效率。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公共服务提升新突破。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扶持创业政策,引导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大力扶持农民就地、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力争城镇新增就业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加强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凌云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新建4个乡镇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二是提高城镇社会保障水平。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13年全县城镇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每人每月提高20元;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三是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确保续保率达到80%以上,发放率100%。四是抓好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等保险工作,力争参保率达80%以上。五是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3.积极为民办十件实事。一是实施安居惠民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64套,其中廉租住房100套、公共租赁住房204套、经济适用住房60套;新增发放租赁住房补贴60户。二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105个行政村放映农村公益性电影1260场。三是实施卫生惠民工程。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巩固在96%以上,资金使用率达85%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统筹基金支付比例达75%以上;免费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500对。四是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新建7所学校学生食堂;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各项减免政策,免除职业教育学费,完善助学金制度,扶助经济困难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完成学业。五是实施水利惠民工程。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解决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完善下甲、沙里集镇供水设施,解决集镇1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六是实施交通惠民工程。新建屯级道路14条21公里、完成硬化行政村道路15条120.6公里。七是实施土地治理惠民工程。实施逻楼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2300亩,并推广示范种植。八是实施生态惠民工程。实施“绿满八桂” 绿化20个村屯;新建沼气池300座。九是实施财政奖补惠民工程。全面建设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十是实施社保惠民工程。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居民住房政策性保险等政策,建设凌云县福利院老年养护楼和12个五保村。
   (九)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实现和谐社会建设新突破。
    1.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启动建设第三中学、第三小学和第四幼儿园;狠抓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力度,继续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继续实施学生营养改善工程。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创新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促进教育公平。
    2.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面落实新农合制度,人均筹资标准由2012年人均290元提高到340元。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县人民医院标准化附属工程、急救中心等项目建设。巩固和完善乡镇卫生院综合体制改革成果,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落实绩效工资保障政策。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重大公共卫生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基层中药、民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继续做好艾滋病防治、地中海贫血防治、母婴健康“一免两补”幸福工程。
    3.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新建32个村级人口计生服务室。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93%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0:110以内。提升计生优质服务能力,全力争创“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4.大力发展科技、文体、广播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全民健身中心、民族博物馆;挖掘凌云传统文化,创作一批文艺、文化精品,争创“中华诗词之乡”;深入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继续做好“十二五”村村通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争创“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全面发展统计、人才、民族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5.加强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平安凌云”创建活动。加强普法教育,健全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认真对待和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政法基层基础和队伍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继续推进土地打非治违,抓好违法建筑整治。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防控体系,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抓好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强化政府管理服务,开创政府建设新局面

    以依法行政为前提,以提升执行力为重点,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政府。
   (一)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职能进一步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进一步理顺县乡权责关系,增强基层政府管理能力。
   (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
   (三)坚持从严治政。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加大对政府部门资源浪费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和管理,努力创建立场坚定、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纪律严明的公务员队伍。
   (四)坚持执政为民。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深入基层,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创实绩;切实精简会议,开短会、讲短话、求实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五)加强政风建设。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做到戒空、戒虚、戒假、戒骄、戒懒、戒奢,切实解决好工作中考虑不细、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行动不快、作风不实、督查不力和怕负责任、怕得罪人等问题。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保证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各位代表、同志们,面对新的形势,对照新的目标,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百色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强大动力,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美丽新凌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分享:
网警
  • 主办单位:凌云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凌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凌云县人民政府网
  •     桂ICP 12007659 号             网站标识码:4510270001
  • Copyright 2012-2016 lingyun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百色创慧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