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凌云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换届)

来源:政府办|0 文号: 时间:2016-08-26 08:08:00 点击: 次


政府工作报告

——2016823日在凌云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圆满完成了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任期目标和 “十二五规划任务目标,先后获得了中国长寿之乡” “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 “中华诗词之乡” “全国异地长寿养老养生基地” “国家园林县城” “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连续11年获评)等多项国家、自治区级荣誉称号。全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坚持发展要务,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亿元,比2010年增加12.58亿元,年均增长12.74%;固定资产投资30.2亿元,比2010年增加13.1亿元,年均增长12.05%;财政收入2.04亿元,比2010年增加9600万元,年均增长13.32%;工业总产值21.69亿元,比2010年增加9.93亿元,年均增长13.02%;工业增加值7.65亿元,比2010年增加3.89亿元,年均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79元,比2010年增加9593元,年均增长10.95%;农民人均纯收入5391元,比2010年增加2716元,年均增长15.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亿元,比2010年增加2.76亿元,年均增长14.23%2015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27.5:39.2:33.3

——坚持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实现新突破。全力实施党的建设、产业开发、基础设施、教育扶贫四大工程,着力构建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村建设、教育扶智、社会帮扶五位一体扶贫新模式,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全县34个贫困村扶贫开发。成功打造了弄怀、弄利、三合等9个新农村示范点,初步形成了下甲彩架至沙里集镇公路沿线新农村示范带。五年共实施扶贫项目333个,完成投资22.26亿元,贫困人口由2010年末的11.4万人减少到2015年末的4.8万人,减少66.8%;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27元提高到5661元。

——坚持提质增效,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突出抓好“221”特色产业。2015年粮食产量5.93万吨,农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6.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52亿元。一是茶叶产值从2010年的1.2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29亿元。二是烤烟产值从2010年的533.58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921.06万元。三是桑蚕产值从2010年的2705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7586.92万元。四是油茶产值从2010年的681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3亿元。五是林下养殖从2010年出栏102万羽增加到2015年的205.7万羽。完成种植芒果、牛心李、柑橘等水果2万亩,种植葛根、三叶青等中草药3931亩。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扎实推进,十二五期间全县水利建设总投资5.8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35倍。

——坚持转型升级,工业经济迈出新步伐。强力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积极引进环保节能型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11.7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1.69亿元。成功引进两个风电场、生物质能源发电和年产1.2亿块页岩烧结砖等一批重大项目。县丝绸产业园、年产50万吨高纯度纳米型碳酸钙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扎实推进抓大壮小扶微工程,规模以上企业从2010年的12家发展到2015年的21家。

——坚持项目带动,强化投资激发新活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项目投资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强力推进凌云至凤山二级公路、县第三中学、全民健身中心、农村人饮安全等849个重点项目建设,五年累计完成投资74.3亿元。其中建成公路357.59公里,提前一年实现上级下达的建制村通水泥路目标;县体育馆和博物馆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竣工。

——坚持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呈现新格局。五年来,共实施城乡建设项目200余项,完成投资30亿元,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6.6平方公里增加到7.9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9%提高到2015年的39%一是完成7个乡镇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城北城南片区等详细规划,批准实施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二是实施了城南城北路网、城镇供水和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食品公司片区旧城改造等项目,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初步形成了一中心、两重点、四特色的城镇体系。三是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全面加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园林绿化管理;扎实开展两违整治美丽凌云・清洁乡村活动,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取得新成效,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

——坚持休闲定位,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围绕争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目标,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五年共投入旅游建设资金9.33亿元,是十一五旅游总投入的3.7倍。深入实施引客入凌工程,2015年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旅游综合消费7.07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49.38%236.67%一是编制了《凌云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策划》《凌云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凌云县浩坤村三合屯旅游扶贫示范点修建性规划》等系列旅游发展规划,为全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不断充实完善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库,将浩坤湖、凌云古城、浪伏小镇等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旅游局项目库进行规划建设。三是按照生态凌云、古城福地、养生天堂的旅游定位,加大对重大旅游项目投入,景区公路、停车场、星级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环境不断优化。四是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金保瑶寨获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称号南里湾、金泉湾、九燕沟和巴林农庄获评为自治区四星级农家乐。

——坚持开源节流,财税金融保障再上新水平。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强化财税收支管理,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1.0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04亿元;十二五期间,获上级转移支付资金59.85亿元,五年共支出66.55亿元。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存款余额由2010年的15.7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8.55亿元,贷款余额由2010年的8.6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2.0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62%20.57%

——坚持生态立县,生态环境凸显新优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民生工程来抓。一是按照“3456” 工作思路,深入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建成泗城、沙里等4个乡镇垃圾中转站,硬化屯级道路164.8公里;实施村屯房屋立面改造1086户,完成村屯绿化191个,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打造清洁乡村县级示范屯36个、乡级示范屯51个、宜居乡村精品示范屯20个,城乡面貌得到有效改观,2014年荣获全区清洁乡村一类县。二是大力实施滇桂黔石漠化综合治理、封山育林和绿满八桂等生态工程,2015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16个百分点。三是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倒逼机制,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启动县城新增污水管网和逻楼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主要污染物均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万元GDP能耗大幅下降。2014年在全国49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中,我县获广西16个考核县第一名。

——坚持以人为本,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坚持民本思想,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十二五期间,民生领域累计投入13.7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4483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19.6万人,参合率99.5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9万人;全面实施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制度,扩大了社会救助的覆盖面,保障城镇低保对象2248人、农村低保对象2.6万人、农村五保对象1073人,新建和维修敬老院9所;建成保障性住房1446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万户;每年承诺为民所办的十件实事如期完成。

——坚持依法行政,民主法治得到新进步坚持科学决策、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议案和建议646件,办复率100%,比十一五72件。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干部作风明显提升。坚持简政放权,全面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坚持政务公开,政府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强。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支持各人民团体更好发挥作用。行政监察、审计监察职能进一步加强,建成优质、安全、阳光和廉政工程的目标基本实现。

统计、物价、商务、国资、粮食、物资、农机、工商、质监、食药监、供销、绩效、编制、机要、保密、老干、史志、党校、民族、安监、档案、世行、市场服务中心、气象等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老龄办、文联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和衷共济、克难攻坚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军驻警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综合实力大提升的五年,是我县发展方式大转变的五年,是我县城乡面貌大变化的五年,是我县人民生活大改善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宝贵。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用领导干部的激情与拼搏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追赶发展、协调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在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中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必须始终坚持生态这条底线,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改善和保障民生,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努力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受宏观环境、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凌云仍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县份,我们也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实现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重道远: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贫困发生率高,如期脱贫奔康的任务依然艰巨;属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要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城乡发展不平衡,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任务依然艰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凝心聚力,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努力推动凌云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二、“十三五”目标任务及工作措施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决战贫困的攻坚期,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努力追赶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全县上下必须理清思路、找准定位、明确目标,集中精力,奋起直追,奋力实现宏伟目标。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廉洁责任高效政府,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以脱贫奔康为核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全力实施“三大攻坚战”,深入开展“五大创建”工作,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西部生态强县

“十三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全县生产总值达41.95亿元,年均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63.43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财政收入达3.14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0亿元,年均增长6.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932元,年均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680元,年均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15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森林覆盖率巩固在78%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以 “十大行动十个到村到户为主要措施,对照八有一超” “九有一低十一有一低标准,着力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下功夫,确保到2018年全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大力实施精准脱贫。创新扶贫方式,落实精准脱贫措施,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精准发力,铲除穷根。通过产业发展、扶贫移民、旅游发展、转移就业、生态补偿、教育扶持、医疗救助、低保兜底等八个一批途径,实现4.8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照脱贫摘帽认定表,重点开展贫困村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安全等12项设施建设,到2018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实现通屯硬化道路;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178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58处,家庭水柜3156座,解决6万农村人口和1.41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力争实现90%以上自然屯供电台区得到改造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100%乡镇建立信息服务站和信息数据库,100%行政村通宽带,85%以上贫困农户通电话;改造贫困户危房5400户。

3.加快扶贫移民搬迁。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扶贫移民搬迁相关政策,完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和卫生、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确保群众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力争到2018年,完成移民搬迁824232993人。 

4.积极实施金融扶贫。完善金融扶贫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信用、保险、担保、支付和村级服务等六大体系。主动参与百色市全国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拓宽农户融资渠道,使金融扶贫到村到户。

5.培育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办法。在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借鉴发达地区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发展、股份合作、项目带动、服务创收、资产经营等发展模式,到2018年底,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达到贫困村摘帽标准。

(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围绕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目标,进一步深化农业领域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以上。

1.着力推进特色有机农业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打造 “生态凌云精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一是通过抓低改、创有机、提质量、树品牌、强宣传、拓市场等措施,统一凌云白毫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力争培育扶持6家以上规上茶叶企业,成功创建浪伏小镇白毫茶产业(核心)示范区、广西凌云农业科技园区等。力争到2020年,实现年产干茶6000吨以上,产值突破6亿元。二是增量、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强龙头、延链条为支撑,新增一家丝绸生产企业,增建12组缫丝生产线。力争到2020年,桑园总面积达8万亩,实现桑蚕产业总产值4.5亿元。三是低改油茶9万亩、新种1万亩,稳定巩固全县油茶面积在25.3万亩左右,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全县油茶产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实现油茶产值达到4.5亿元。四是重点建设沙里、朝里烤烟生产基地,全面推广智能化栽培技术,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五是大力发展人工种草,新种象草、巨菌草等优质牧草,建设1万亩牧草基地。加快泗城、沙里、加尤等乡镇肉牛、肉羊示范区和朝里、伶站、逻楼肉猪生产基地建设六是打造百凌凌云乌鸡林下养鸡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重点建设泗城、下甲、伶站、加尤、玉洪等5个林下养鸡示范区。将百凌凌云乌鸡打造成为我县林下养殖著名商标。七是充分利用凌云牛心李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扩大牛心李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将坚果、水果产业培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高效产业。八是积极发展短平快产业,鼓励发展适应本县的优质药材种植,发展农村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加快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全力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改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家庭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三大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延长产业链条。

(三)着力发展新型工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按照抓突破、调结构、稳增长的思路,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切实增强工业发展新动力。

1.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按照生态化、智能化、特色化的原则,大力发展低碳绿色工业。一是加快纳米型碳酸钙产业园建设,吸引更多龙头企业入驻,使碳酸钙产业成为凌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及支柱产业。重点推进高纯度重质纳米型碳酸钙和超细碳酸钙技改项目建设。二是重点扶持2—3家木材深加工龙头企业,提高木材产品的附加值;继续加快推进高耗能企业技改升级,推动企业走循环发展道路。三是推进山泉水项目建设,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开发多样水饮料产品。四是引进油茶、八角产品深加工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形成以油茶、八角为主导的农村土特产品集散基地。

2.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和引进新能源和生物制药企业,推动凌云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生物质能源和玉洪、朝里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力争早日竣工投产。

3.加强企业协调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服务,及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密切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好企业原材料、用电、用水、用地等生产要素保障;加强企业信贷担保等平台建设,引导各金融机构在企业贷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指导企业优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四)突出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争创广西新型城镇化示范县为目标,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一中心、两重点、四特色的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力争到2020年,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宜业、生态空间和谐美丽的格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

1.加强城区建设。加快泗城和下甲镇一体化建设,形成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点推进棚户区改造、幸福家园” “茶产业园、体育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水园林历史文化古城。 

2.加强特色乡镇建设。推进城镇建设与民族风情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域风貌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重点推进百镇示范工程、名乡名镇、乡土特色风貌提升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民族风情鲜明、文化底蕴浓厚、人居环境优美的宜居城镇。

3.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推进加尤(百陇)玉洪(四合头)、农村屯级道路提级改造和硬化等交通建设项目,建成高效便捷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天然气工程、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等项目,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五)积极培育服务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突出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生产业,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电商、物流等服务业,打造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基地。

1.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坚持大旅游发展战略,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目标,以生态观光、休闲养生为抓手,积极融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把旅游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一是积极构建一核、两带、三中心的旅游发展总体框架。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相互串联、连片开发、内外联动、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大旅游发展格局,不断增强旅游吸引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二是继续以六个一工程建设为重点,打造城古、茶香、湖秀三张凌云旅游名片。积极开发农业观光、生态养生等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建设好巴马凤山凌云长寿养生旅游精品线路和百色凌云乐业红色精品线路以及凌云古城骑行游、瑶乡茶山特色游、浩坤湖湿地公园野营游、美丽乡村风情游特色旅游线路,塑造 “山上水城、古府茶乡、宜居天堂、养生胜地旅游品牌新形象。三是加快县域旅游重点景区之间交通网络建设,打造便捷畅通的旅游通道。建设一批星级酒店、农家乐、养生基地,加强重点景区景点的道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

2.积极发展健康养生服务业。充分利用凌云生态环境、长寿文化、瑶医壮药的特殊优势,建设1—2个健康养老服务主题示范园。一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办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积极培育和引进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壮大健康养老市场主体,全面提升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水平。二是加强社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和医务人员配置,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疗养、健康教育和咨询、医疗保健等服务的能力。

3.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依托现有基础,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鼓励多元投资,推进新型商贸和电商发展。科学制定城乡商业网点规划,推动农村电商加快发展,以提升流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为抓手,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业发展,构建便捷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城镇一体,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商贸流通体系,着力解决农村电商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扎实推进供销综合改革,把供销社打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六)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把项目投资作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引擎,深化项目前期研究论证,积极谋划一批、争取一批、实施一批、竣工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力争到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43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一是盯紧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集中力量引进一些知名企业到凌云发展,促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同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增强融资功能,扩大融资规模。二是加大重点项目前期投入,全面完成凌云下甲至巴马局桑、凌云县新汽车站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围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认真落实调结构、促提升,推动产业大发展,加快储备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和消费项目,推动重大建设项目有序接替。三是重点做好乐百高速公路(凌云段)、凤山至凌云至田林二级公路(凌云段)协调服务,加快推进丝绸产业园、旦村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在建项目,力争早日竣工投入使用。四是对非政府投资的新上项目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在规划、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积极搭建银政企沟通平台,进一步优化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七)创新财税管理机制,切实提升财政保障水平。把增收节支、开源节流作为财政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管理,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一是积极培植财源,加强收入征管,健全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完善税源动态监管办法。二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继续加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财政支持三农力度,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进一步压缩 “三公经费,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禁无预算超财力办事。三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强化预算执行和审计职能,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监管,抓好财政投资评审、项目结算审计、财政资金绩效综合评价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八)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县目标,加快构建生态经济发达、资源利用高效、环境舒适宜居的生态文明体系。一是重点实施县城及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业企业治污和新农村建设环保治理等工程项目,全面完成上级下达我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目标任务。二是按照空间功能区定位,严格划定生态红线,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切实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生态凌云造林工程升级版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三是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生态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实施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力争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年并网发电350兆瓦,县城和集镇天然气全覆盖。大力倡导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积极推进节能项目建设,对冶炼、建材、丝绸等重点工业耗能行业实施节能工程,力争全县万元GDP能耗下降15%

(九)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广西文明县城目标,坚持改善和保障民生,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公共服务共享水平,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1.着力推进教育全面发展。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学前教育工作;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积极推进示范性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发展。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7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100%和99%,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高中毛入学率达90%。加强教师队伍“三通两平台”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实现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2.全力做好卫生计生工作。一是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县域居民提供健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药品配备使用管理。扎实做好新农合征缴工作,力争到2020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深化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健全出生个案信息登记制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2以内。同时,继续做好艾滋病、地中海贫血防治母婴健康“一免两补”幸福工程。

3.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积极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主动承接、承办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加强地方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同时,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4.全力做好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和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理提高保标准实现应保尽保。深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关爱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做好老龄人口和人口老龄化工作。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提升社会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强化政府管理服务,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围绕减少行政权、弱化审批权、规范决策权、强化监督权,切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进一步完善抓落实工作机制,加大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力度,健全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跟踪督查机制和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导向性,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见效。

(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民主执政,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坚持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

(三)推进法治凌云建设。按照依法治县、依法执政的要求,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管,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法治县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让法治建设成为全县各族人民的自觉行为。

)打造廉洁高效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权力运行,推动源头治腐。健全项目工程、土地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惩防体系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征程,凌云的发展势不可挡,凌云的未来更加辉煌。让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实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附件1:

 

2016年工作推进情况

 

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以来,我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强保障,全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上半年工作推进情况

据统计,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82亿元,同比增长9.7%完成年初目标31.85亿元的33.9%;财政收入1.13亿元,增长6.61%完成年初目标2.23亿元的50.7%;固定资产投资16.3亿元,增长14.1%完成年初目标35亿元的46.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61亿元,增长23.2%,完成年初目标22.05亿元的3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6亿元,增长11.6%,完成年初目标7.74亿元的3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78元,增长12.8%完成年初目标6092元的5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44元,增长7.3%完成年初目标25010元的4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亿元,增长10.41%完成年初目标6.25亿元的47.5%。

(一)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以今年要脱贫出列的17个贫困村为重点,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十大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扶贫移民扎实推进。城南“幸福花园”、下甲河洲、沙里沙者、逻楼农贸市场、玉洪六品等安置点建设有序推进;与田阳县共同完成的《百色市凌云田阳两县跨区域扶贫移民搬迁试点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已获市人民政府批复,田阳县已圈定3块安置用地共270亩。我县有129户638人已签订安置协议并交纳5000元搬迁保证金。二是扶贫小额信贷稳步推进。制定出台了《凌云县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截至7月25日,完成扶贫小额信贷授信10340户,累计发放贷款2612户1.61亿元。

(二)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上半年全县产干茶1446吨,增长4%,实现产值1.22亿元;新种油茶1360亩,低改油茶9571亩;完成新种桑园面积7159亩,占计划新种面积7000亩的103%,已发蚕种4.73万张,销售鲜茧2.84万担,实现产值5387.8万元;种植烤烟5980亩,干烟产量预计达1.2万担,实现产值1200万元;全县存栏豚狸3.12万只,出栏肉兔、肉牛和肉羊共4.28万只(头),实现渔牧业生产总值2.87亿元。

(三)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26亿元,同比增长21.4%;工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10.9%;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总投资4.2亿元,完成技改投资2.25亿元,完成制造业投资3.57亿元。同时,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8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4.89%。

(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修改完善了县城中桥到人大片区等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启动了县城石钟坳隧道旁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县城玉玺片区等方案编制工作。扎实推进城北污水管网、下甲和逻楼等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环浩坤湖扶贫乡土特色示范屯建设、移民搬迁和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 “两违”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城乡环境卫生监管不断加强,城镇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

(五)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科学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启动编制了《浩坤湖景区运营管理方案》等规划方案。加快推进了凌云古城、环浩坤湖山水生态体验区和浪伏小镇提级改造工程建设。重点推进了金保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提升工程和南里湾、金泉湾、九燕沟、巴林农庄4个四星级农家乐建设。积极推进“一漂(大王岭漂流)—一湖(浩坤湖)—一围(大石围天坑群)”为主线的桂西旅游精品线路宣传。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75.69万人次,旅游综合消费5.65亿元。 

(六)重点项目有力推进。坚持项目带动,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3亿元,增长14.1%。加大重点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完善项目储备库;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推动重点建设项目有序接替;对非政府投资的新上项目放宽市场准入门槛,积极搭建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平台,拓展融资渠道,为项目建设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半年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累计3.675亿元,完成任务目标7亿元的52.5%,其中全口径利用外资120万美元。

(七)财政经济平稳运行。积极培植财源,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收支结构,继续深化财税领域改革,全面开展“营改增”试点工作。全面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保证了全县财政经济平稳运行。截至7月20日,完成财政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7.19%;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3亿元,增长26.54%。

(八)生态建设效益凸显。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发展格局,加强环境保护,统筹推进生态县创建工作,申报了泗城镇、沙里瑶族乡两个生态乡镇,编制了下甲镇等其余六个乡镇的申报材料,积极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 “饮水净化”专项活动,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和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考核工作,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九)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综合改革。县第三中学及各乡镇公立幼儿园等教育项目有序推进,各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基础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全面落实各类社会救助政策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五险”扩面征缴工作,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主动承接、承办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中国•百色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第二届中国•百色“地心之旅”全国徒步大会、2016年广西青少年摔跤锦标赛等大型赛事。

虽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项目投资拉动不明显,传统产业优势不突出,龙头企业辐射不够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等问题和困难

二、下一步打算

我县将继续以“三大攻坚战、五大创建”为抓手,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面貌,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为建成西部生态强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一是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力争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6万人以上,1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92元以上。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7%以上。三是着力培育新兴工业,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4.8亿元,同比增长9.2%以上。四是统筹推进城乡发展,构建宜居宜业生产生活空间,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1%。五是突出发展旅游产业,力争实现年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增长15.2%以上;旅游综合消费达到10.6亿元,增长23%以上。六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增长16%以上。七是创新财税管理机制,力争财政收入达2.23亿元,增长9.3%以上;公共财政预算突破20亿元,增长21.2%以上。八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完成“全国生态文明工程试点县”建设目标夯实基础。九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创造群众幸福新生活。

    附件2:

名词解释

 

1.“221”特色产业:“两茶”即茶叶、油茶;“两叶”即桑叶、烟叶;“一林”即林下经济。2012年1月11日在凌云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目前茶叶面积11.2万亩、油茶面积25.7万亩、桑叶面积5.93万亩、烟叶面积0.6万亩;林下经济产业种植面积21.25万亩、林下养殖9.4万亩、林下采集加工0.6万亩、林下旅游3万亩。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旅游富民攻坚战

4.五大创建:创建“国家生态县” “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广西新型城镇化示范县” “广西文明县城”

5.“3456”工作思路:“三大”活动: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实施四大工程”:石漠化片区百里美丽乡村画廊建设工程、宜居乡村示范带建设工程、青龙山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美丽集镇提升工程;坚持“五个结合”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发展美丽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筑牢广西生态安全屏障;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城镇化水平;与新一轮扶贫开发相结合,促进农民增收提速;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国家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广西优秀旅游县等“五个创建”相结合,打造凌云宜居乡村实现“六个变化”:人居环境明显变化、产业发展较大变化、生活质量明显变化、社会风气较大变化、党建引领新变化、干部作风显著变化

6.八个一批:1)产业发展精准脱贫一批:2018年,对有发展产业条件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精准脱贫1.4万人以上。2)转移就业精准脱贫一批:2018年,对有劳动能力,但又受制于当地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通过转移就业,实现精准脱贫3万人以上。3)扶贫移民搬迁精准脱贫一批:2018年,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扶贫成本高的贫困区域贫困人口,通过扶贫移民搬迁,实现搬迁脱贫1.9万人以上。4)乡村旅游精准脱贫一批:2018年,对浩坤湖湿地公园周边、下甲至县城旅游休闲长廊、浪伏小镇周边,以及适宜开发特色旅游、农家乐等村、屯,通过旅游政策、资金、项目的扶持,实现乡村旅游精准脱贫6700人以上。5)生态补偿精准脱贫一批:2018年,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但生态系统重要、需要保护修复的区域的贫困人口,通过生态补偿,实现精准脱贫2.9万人以上。6)教育资助精准脱贫一批:2018年,对建档立卡中因子女上学负担重而致贫的,通过教育扶持,实现精准脱贫5900人以上。7)医疗救助精准脱贫一批:2018年,对建档立卡中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通过医疗救助,实现精准脱贫3000人左右。8)低保政策精准脱贫一批:2018年,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就业帮助、移民扶贫搬迁脱贫的家庭,通过低保政策兜底,实现精准脱贫1.8万人左右。

7.十大行动:1)实施扶贫产业富民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贫到户、分户施策的原则,按照体现地方特色、选准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优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推动茶叶、桑蚕、油茶、碳酸钙等产业发展,全力推进扶贫产业富民行动。2)实施移民扶贫搬迁行动:按照“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到2020年,全面完成《凌云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规划(2014—2020年)》的32993人的搬迁任务。其中扶贫搬迁29716人,生态搬迁3087人。3)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大力推进贫困村(屯)道路、水利、电力、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新建黄桶至百色铁路(凌云段)、乐业(黔桂界)至百色高速公路(凌云段);加强村屯道路建设,加快电网建设和改造,重点治理小河流6条,实施“乡村宽带”工程,使全县村屯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切实改善。4)实施旅游扶贫行动:充分利用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品牌优势,浩坤村列入国家旅游局扶贫重点村的政策优势,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联系凌云的帮扶优势,加强浩坤湖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开发,争创国家5A级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5)实施电商扶贫行动:依托阿里巴巴•百色产业带和淘宝网“特色中国•百色馆”(简称“一带一馆”)、京东商城、一号店和微店百色特产馆等一批强势电商平台,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强网络电商基础设施、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6)实施农民工培训创业行动:以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民工培训创业行动,切实加大对农民工创业的支持力度。突出贫困村劳动力特点,大力开展“星火计划”、“雨露计划”培训,建立健全“贫困青年岗位就业培训生活补助机制”,每年帮助1000名贫困青年到县职校进行免费职业技能资格培训并获得技术证书。力争到2020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883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7540人次。7)实施贫困户产权收益行动:学习田东县资产性收益行动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推进全县贫困户资产性收益扶贫行动,扎实推进凌云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积极探索贫困群众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移民迁出原宅基地等资源进行产权流转交易的多种市场形式,扩大交易品种,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农村资产要素,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增加贫困群众财产性收入。8)实施科教文化卫生扶贫行动:以贫困村(屯)、贫困人口为重点,因地制宜制定科技精准扶贫规划。根据贫困村产业发展需要,从全县农业、林业、水产畜牧、旅游、文化、教育部门选派科技特派员指导产业发展。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和项目进村进屯入户,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到贫困村(屯)领办创办产业项目、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9)实施金融扶贫行动:以百色建设全国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以及国开行广西分行对口帮扶凌云为契机,积极探索政策性金融扶贫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10)实施社会扶贫和社会关爱行动:健全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和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的长效机制,落实全社会共同责任,凝心聚力推进社会扶贫和社会关爱行动。

8.十个到村到户:1)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对具有产业发展基础的贫困村,大力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做到“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力争三年内产业扶贫实现脱贫2万人。加快贫困村产业化进程,力争全县扶贫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养一批新的农村经济能人队伍,通过贫困户参与产业项目建设实现脱贫致富。2)就业扶贫到村到户:强化精准扶贫理念,做到应培尽培,提高贫困村劳动力技能,鼓励贫困户劳动力参与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实现就近就地创业与发展生产,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致富。3)扶贫移民搬迁到村到户:“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市下达我县的搬迁总任务是8242户32993人,其中建档立卡对象7422户29730人,同步搬迁对象820户3263人。规划在县内安置22993人,规划引导到田阳跨区域安置10000人,计划2016—2018年用三年时间完成。4)社会保障到村到户:以全县贫困人口为政策覆盖重点对象,逐年提高全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缩小低保线与扶贫线的差距,实现低保与扶贫机制有效衔接。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解决因病致残、因病返贫、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无法维持,以及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帮助和扶贫移民搬迁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困难,实现“低保兜底精准脱贫一批”“医疗救助脱贫一批”的脱贫攻坚目标。5)教育扶贫到村到户:精准实施教育帮扶计划,做到精准建设、精准帮扶、精准资助、精准就业,实现贫困地区学校保障基本、满足需要、均衡发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程帮扶、全程资助、充分就业,决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点上,从根本上斩断穷根。6)金融扶贫到村到户:进一步深化拓展农村金融改革成果,加大贫困村金融服务扶贫力度,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模式,破解贫困群众贷款无抵押、无担保的瓶颈。7)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以实施村镇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完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设施为抓手,大力推进乡村道路、农田水利、水库和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村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村容整洁、管理有序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提高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8)危房改造到村到户:下大力气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切实改善贫困人口住房条件,努力实现贫困户住有其屋,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9)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单位定点结对帮扶贫困村,干部定点结对帮扶贫困户”为结对帮扶主要形式,坚持结对帮扶与资源配置、社会保障有效衔接,通过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做到扶持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位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10)惠民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所有农户(以53个贫困村为重点)惠民政策宣传全覆盖。所有的扶贫惠民政策都及时得到宣传,各乡镇、村(社区)屯扶贫宣传设施基本完善。

9.八有一超:指贫困户脱贫摘帽标准。“八有”即有稳固住房,有饮用水,有电用,有路通自然村,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电视看,有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一超”即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10.十一有一低:指贫困村脱贫摘帽标准。十一有即有硬化路、有水喝、有固定住房、有电用、有服务设施、有电视看、有宽带网络、有医疗保险、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特色优势产业有好班子;“一低”即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

11.九有一低:指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准。“九有”即有硬化路、有水喝、农户家庭通电、有电视看、有网络宽带、有特色产业、有服务设施、有医疗保险、有社会救助,“一低”即农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

12.“一中心、两重点、四特色”城镇发展格局:“一中心”即加强泗城镇和下甲镇提升改造,形成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核心区;“两重点”即重点打造逻楼、伶站两个乡镇;“四特色”即推动加尤、沙里、玉洪、朝里形成四个各具特色的新城乡。    

13.“一核、两带、三中心”旅游发展框架:“一核”即以县城和下甲为核心的休闲生态度假旅游综合集散中心;“二带”即沿凌云至乐业、凌云至田林两条二级公路乡村旅游带和泗水河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带;“三中心”即凌云古城、浪伏小镇、环浩坤湖山水生态体验区。

14.“六个一”重点旅游工程:一城(凌云古府)、一山(茶山金字塔)、一湖(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一路(沿河骑行栈道)、一带(两条二级公路乡村旅游带)、一地(水源洞异地养生基地)。

15. 三通两平台:“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 分享:
网警
  • 主办单位:凌云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凌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凌云县人民政府网
  •     桂ICP 12007659 号             网站标识码:4510270001
  • Copyright 2012-2016 lingyun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百色创慧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网警